宠物医生在线咨询 回到首页
公告图标

回到顶部 医师

母猫生产后别大意!需要注意的6件事,关系猫妈妈和小猫健康

2025-07-30 18:55:21
母猫生产后需注意 6 件事:①观察恶露,前 3 天鲜红、4-7 天变淡、10 天内结束,超期或异常需就医;②分阶段补营养,1-3 天喂易消化食物,4 天后加高蛋白食物及补血品;③确保小猫 12 小时内吃初乳,奶水不足用专用奶粉喂养;④ 产房保持 25-28℃、安静且清洁;⑤预防乳腺炎,观察乳房状态,异常时及时处理;⑥出现母猫精神差、小猫异常、母猫出血不止等情况立即送医。

看着自家猫咪平安生下小猫,铲屎官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但此刻还不是松懈之时!产后护理是确保猫妈妈快速恢复和小猫健康存活的关键阶段今天总结6件必须关注的事,帮你科学照顾产后母猫和幼崽~  

一、产后1周内,紧盯母猫“恶露”变化  

母猫生产后会排出恶露(血液、子宫分泌物),这是子宫恢复的正常表现,但需重点观察2个信号:  

正常情况:前3天为鲜红色,量稍多;4-7天逐渐变为淡粉色或淡黄色,量减少,无明显异味。  

异常警惕:若超过10天仍流鲜红色血、分泌物发臭或带脓性物质,或母猫频繁舔舐私处并伴随发抖,可能是子宫感染或胎盘残留,需立即送医。  

护理小贴士:每天用温毛巾轻擦母猫外阴周围(别碰伤口),保持产房干净,减少细菌滋生。  

二、营养补得对,母猫恢复快、奶水足  

生产消耗大量体力,母猫产后1-2天可能食欲差,之后需循序渐进补充营养:  

• 产后1-3天:喂温凉的羊奶粉、容易消化的罐头或泡软的处方粮,减轻肠胃负担。  

• 产后4天起:加高蛋白食物,如水煮鸡胸肉、蛋黄、清蒸鱼(去刺),搭配宠物专用补血肝精口服液(按说明喂食),快速补充气血,避免产后贫血。  

• 哺乳高峰期:每天喂食次数增加到4-5次,可在兽医指导下添加营养膏,保证奶水充足(奶水不足会导致小猫瘦弱)。  

三、确保小猫吃到“初乳”,这是存活关键

尽量让小猫出生后12小时内吃到初乳(母猫产后2-3天分泌的乳汁),初乳含高浓度抗体,能帮小猫抵御疾病。  

1. 判断是否吃到奶:小猫肚子鼓胀、安静入睡,且每次哺乳后嘴角有奶渍,说明进食正常;若一直叫、肚子瘪,可能没吃到奶。  

2. 奶水不足怎么办:用宠物专用奶粉按比例冲调,推荐育倍健(0乳糖幼猫羊奶粉),特别添加免疫球蛋白和益生元,有助于增强幼猫体质。用去针头的针管或奶瓶少量多次喂食,每2-3小时喂一次,喂完轻拍小猫背部防吐奶。  

注意:千万别喂含乳糖的牛奶,猫咪可能不耐受。

四、产房环境:温暖、安静、少打扰  

母猫产后极度敏感,环境不适会导致应激,甚至抗拒哺乳:  

①温度:产房温度保持在25-28℃(小猫怕冷,可放电热垫或暖水袋,用毛巾包裹避免烫伤)。  

②安静:放在家里最安静的角落,禁止频繁探视、摸小猫(尤其陌生人),母猫受惊可能叼着小猫“搬家”,甚至误伤幼崽。  

③清洁:每天更换产房内的尿垫或干净毛巾,清理粪便和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感染风险。

 

五、观察母猫乳房,预防乳腺炎  

哺乳期间,母猫乳房易因奶水淤积或小猫抓伤引发炎症,每天需检查1次:  

• 正常状态:乳房柔软,无红肿,小猫吃奶时母猫无抗拒或疼痛反应。  

• 异常信号:乳房变硬、发红、发烫,母猫抗拒哺乳,甚至体温升高(超过39.5℃),可能是乳腺炎,需尽快就医,拖延可能导致败血症。  

应对方法:早期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搭配普安特宫保片辅助消炎、促进乳房恢复;同时暂停患侧哺乳,用温毛巾热敷后轻轻挤出残留奶水,避免淤积加重。

护理小技巧:若奶水过多,可用温毛巾轻敷乳房后轻轻按摩,帮助疏通;喂奶时小猫可能抓伤猫妈乳房,可在小猫出生后几天定期修剪指甲(注意只剪透明尖端),减少抓伤风险。

六、产后1个月内,这3种情况必须紧急送医  

母猫产后身体虚弱,若出现以下问题,别犹豫,立即联系兽医:  

1. 母猫精神差:持续24小时不吃不喝、嗜睡、呼吸急促,可能是产后感染或子宫蓄脓。  

2. 小猫异常:出生后12小时内不会吃奶、体重持续下降(正常每天增重10-15克)、四肢冰凉,或出现抽搐、便血,需及时抢救。  

3. 母猫出血不止:产后突然大量流血,或阴道流出暗红色血块,可能是子宫撕裂,需紧急止血。  

母猫产后护理的核心是“细心观察+及时干预”。前2周尤其关键,铲屎官要多花时间留意母子状态,营养跟上、环境舒适、异常早发现,才能让猫妈妈快速恢复,小奶猫健康长大~ 

回复(0)